下午趁著天氣好去游泳,才驚覺已經很~久沒有在台灣游泳了,突然有點不太習慣哈哈。
那麼,今天就來聊聊台日游泳池的文化差異好了!
先說,以下只是我的經驗,不代表「所有」日本的游泳池都這樣喔!
水道
每個水道的用途都很明確,標示也很清楚:快速、慢速、行走、自由練習,等等。有活動時(像是學生來上課、游泳池自己開課)就隔二~三個水道讓活動使用,其他水道視情況調整。
印像最深刻的是有次和相撲力士同池,七個人借了兩個水道練習互搏,過程 激 烈 但 安 靜。
回想起來還是很神奇,那麼大的身體怎麼可以這麼靈活呢?明明是那麼激烈的練習,卻沒有什麼水花,就和一般游泳差不多。
「不造成別人困擾」,這真的很日本。
休息時間
每小時休息五分鐘,救生員吹哨後大家就要趕快上岸讓泳池淨空,直到五分鐘再次吹哨才能下水餃。在這段時間就休息喝喝水,不要運動過度。
第一次去什麼都不知道,超 驚 慌 的!
為什麼吹哨子是我做錯什麼嗎QAQ
為什麼大家都上岸了那我呢QAQ
廣播講的那一串是什麼啊啊啊聽不懂啊!崩潰!!
有經驗之後,我就開始算時間:以60分鐘為單位,剛休息完0~20分鐘是最多人的,避開;35~45分時下水的話沒游兩下就要休息了,避開;最後得出休息完20~35分是黃金時段的結論XD
救生員
可能因為我最常去的是區立體育館,預算比較多,救生員有兩到三位在池邊、池邊的辦公室也有兩到三位。哦,這裡還有監視器。
出入游泳池也會和民眾打招呼,這點也很日本。(但我覺得蠻辛苦的就是⋯)
有趣的是,今天我在游泳池裡一邊休息一邊回想,突然有個聲音叫住我,教我怎麼調整姿勢可以游得更好、還不放心的看我游了一段,和我討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改善。
人情味
這點,我也還不習慣(笑)
//照片是宜蘭的羅東運動公園,這年頭在游泳池拍照太危險了,暫代之 🙂